(一家三口在草地上挖野蔥。)
  記者_於西西攝影_胡可
  當三川玲夫婦開車從學校接到6歲的小丸子的時候,小丸子看上去並不高興。她把媽媽從前座拉到后座,然後歪在她的懷裡。煩心事大概有這麼幾件:有功課要預習,這要耽誤玩耍;更要緊的是,天天和家長一起來接她放學的玩具狗“菲兒”,今天被父母遺忘在家了。
  因為“菲兒”的缺席,她一路上都難以快活起來。母親三川玲在一邊確認她的情緒:媽媽知道你不開心。真的抱歉忘記了。開車的父親,則和她交換一些想法,試圖找到解決方案。譬如預習是否可以減半,可否用其他的娛樂暫時代替下“菲兒”,等等。
  但小丸子還是掛著零碎淚光,一路到日壇公園。直到進了園子,看到草坪、樹木、花朵,當然,還有游樂場,她才積極起來。在連坐了兩圈果蟲滑車之後,她完全恢復頑皮。在三口人眼裡,公園的一切,皆是玩具:他們在草坪上由小丸子教授擊劍姿勢,有大樹可爬,有松針可以撿,甚至還可以在一堆野菜里,挑揀出野蔥吃,小丸子一邊吃一邊嘖嘖點贊:真的有蔥味啊!
  和孩子到外面撒個野
  日壇公園是他們三口之家的“長期據點”,被收納到他們的“北京撒野地圖”中。這裡植物豐富,小丸子的找種子作業就在這裡完成的。周末時,他們經常帶上野餐墊、帳篷、食品籃、書,召集附近的好友一起來玩耍。這是一處適合孩子奔跑,撒野的場所,平時送完孩子上學,夫婦倆還經常來這裡跑步。
  三川玲是知名教育類公眾賬號“童書出版媽媽”的主持,在從事童書出版前,她是一家時尚媒體的主編,進入教育類出版領域後,她開始涉足的多是學術書。直到有了小丸子,她開始傾向童書的出版,為了瞭解家長和老師的閱讀需求,她開始大量閱讀關於教育理念的書。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後,她也需要對各種名頭的幼兒園做出甄選:什麼是華德福教育,什麼又是蒙台梭利教育……
  閱讀中,她有了表達欲,加上自己的“分享癖”,她開始在朋友圈發一些自己的閱讀心得和育兒體會,沒想到被大量轉載,有時候朋友圈齊刷刷下來,全是轉載她的文章。“像新聞聯播一樣”,她笑著說。後來在別人建議下,她開起了公眾賬號,等發到第20篇文章的時候,她就收穫了1萬個訂閱者。
  在微信中引發較大範圍互動的一次,是微信賬號發起了尋找你所在城市撒野地圖的活動。活動的發起最初來自小丸子的一個疑問:為什麼在北京玩,要坐車出去呢,家旁邊就沒有?他們一家是三年前因為父親創業進京的,之前,他們一直在廣州番禺生活。那是一個別墅生活區。家裡是那種鏤空的鐵門,小丸子的奶奶經常招呼路人進來吃東西,相處久了,家裡就成了社區的聚集中心。總有朋友來喚小丸子出去玩,甚至是去遛狗。小區的設施也非常齊備,走不多遠就有蹺蹺板和滑梯。
  到北京後,他們卻發現所居之地,社區文化都非常匱乏,小區里,能經常看到老年人的健身器械,卻沒有孩子的玩耍之地。玩一點沙子,都要去商場玩沙坑,15平方米大的地方,每小時要收費幾十元。難道北京就沒有那種不花錢,純是玩的那種玩嗎?
  於是,他們在公眾號上發起了徵集:繪製北京撒野地圖。面向讀者,尋找那些親自體驗考察過的,可以與自然親密接觸,撒野撒歡又免費的地方。沒想到響應者眾,一些沒有養育子女,甚至也不一定贊成她的教育理念的讀者也參與進來,這種模式也很快被其他城市所複製。三川玲說:這個活動好像把人們對於城市玩耍的那種不滿傾瀉出來。
  在城市對比中,她也發現了差異。她發現深圳撒野地圖很少,但這很大一個原因在於它的市民休閑設施是非常齊備。相比很多一線城市,它更為開放、合理,很多設施規劃甚至是和國外、香港看齊的。她想到了在阿爾卑斯山上看到的兒童樂園,那種對待小朋友的開放態度,讓她看到一個城市或者國家的精神氣質。之後,在北京,她又陸續發現了奧體森林公園,那裡是完全按照大自然地貌重新設計出來的,有一種苦心孤詣的隨意,又充滿野趣。還有野長城,這些都被收納到他們家的撒野地圖中。
  玩沒有標準
  摩羯座的三川玲自嘲自己的性格常被小朋友認為是“無趣”,她認為家中的互動天使是屬於先生白戰濤的。
  上世紀七十年代,她出生於重慶的小縣城。那個時候,家附近,走兩步就能看到沙子、農田、莊稼,而這些都是天然的玩具。
  18歲去廣州上大學,業餘做家教,和一個當地的孩子建立了友誼。相約出去玩耍的時候,她發現了玩耍在一個大城市和小縣城孩子之間的差異。大城市的孩子對待滑冰這件事,首先是要一雙兩百塊錢左右的輪滑鞋,而當時她做家教的收入是一周60元,一頓飯才需要一塊八。她第一次意識到了,原來在城市中,人對於玩,也是傾向專業化、標準化的,是被計劃、被規劃的。
  而她和丈夫卻想消解這種刻板。從小在父母無限寬容中成長起來的先生白戰濤是媒體人,儘管少年時期他和父母的游戲互動同樣乏善可陳,但自己在愛與自由中習得的探索精神、學習能力使得他可以“創造”出很多花樣,來和孩子互動。
  在他們看來,玩只需要一個前提,就是父母心無旁騖地和孩子在一起。只要這是一段專註的時間,他們就會發現自己本能就能發明很多游戲和玩法。在他們家,為了做到充分專註,在小丸子到家後,直到睡覺前,他們有三個小時的不插電時光。他們家的所有電子屏幕,包括手機、iPad、電視都要被收起來。他們會一起看書、畫畫、做手工,或者散步、滑滑輪。
  起初,他們只是想讓小丸子沒那麼孤獨,但到最後,他們自己的童心被激活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比如,他們給來訪的小朋友設計了一個叫“過關”游戲。白戰濤守在門口,想出各種辦法擋住門的空隙,甚至使用椅子等各種道具,而小朋友則要想盡辦法過關,或者爬過去,或者鑽過去,總之就是要用盡各種姿勢和角度。這個游戲不但得到小丸子和伙伴們的交口稱贊,白戰濤自己更是不亦樂乎。
  他們還喜歡編故事。只是他們從不照書講,而是即興發揮。外出散步的時候,看見小汽車了,他們就編小汽車的故事,還會牽扯上孫悟空、葫蘆娃,甚至小丸子的好朋友們。
  這個月的五一假期,他們去了北京郊區昌平的一個招待所住了兩天。那裡也沒有專門給孩子游耍的設施。早晨起來,他們就蹲在地上看了一個小時的螞蟻。因為那裡的螞蟻,又黑又大,小丸子就封它們是螞蟻王。之後,他們去爬野山,甚至都沒有路。但那樣一種探尋、歷險卻讓父母和孩子一同參與進來,都獲得樂趣。在父親白戰濤看來,育兒、玩耍其實都是一種本能的東西,卻被社會化、標準化了。母親三川玲認為被標準化的東西往往背後有商家利益的驅動,並直接給家長帶來不同程度的焦慮。
  她在公眾賬號倡導親子閱讀之後,會有很多家長會千方百計地問她,和孩子讀書時,這樣讀對不對。三川玲說,這就好像那個笑話:有人問,吃大白兔奶糖是應該嚼了再舔,還是舔了再嚼。好像這中間存在一個標準,可以標明怎麼讀才專業,怎麼玩才專業。但在她看來,並不存在這樣的專家,或者說每個家長都有成為自己孩子專家的可能。看到那些在書中標明瞭如何開發孩子智力或者如果培養孩子技能的提示詞,她想太多人把孩子的玩耍當成了長知識的工具,而作為工具的下場是什麼呢,她想到了高考之後,那些把書撕了的孩子,工具的結果就是他們終生都不會愛上閱讀。
  給孩子冒險的權利
  有時候看到公眾號上收到的各種問題,父親白戰濤會覺得一些家長過度關註了孩子,而他覺得教育不過是把家庭關係、價值觀理順,並本能地給予每個人尊重。他瞭解到外國的很多家庭會強調父親要教會孩子一項運動,這個過程傳授的,其實不僅僅是一種技能,而是和孩子一起去體驗探險的樂趣。
  小丸子想學輪滑了,白戰濤想,自己不是一直也想學嗎?不如和小丸子一起好了。於是,父女倆買了裝備,也沒請教練,而是在網上搜索了下專業視頻,觀看之後,就樂顛顛地學了起來。姿勢並不標準,那又有什麼關係。這些愛好到現在為之,都一直被當做是一種樂趣,而不是孩子未來有所發展的一種技能。如果有一天,孩子自己有願望將之發展成更為長遠的愛好或者職業,他會和孩子從長計議。
  但現實是很多家長把這些陪伴孩子探索的時光交付給了教練,同時交付出自己和孩子親密互動的樂趣。非但如此,他們還會剝奪掉孩子探索的樂趣—他曾親眼看到有家長扶著孩子爬梯子,告訴他應該先左腳,再右腳。在白看來,這些家長搶奪了孩子探索的機會,壓縮了孩子犯錯、糾錯的過程,卻不知道這其中損失了什麼。 而同時,他看到過外國人的處理方式,有外國小孩從鞦韆上,撲通一下掉下來,附近的中國家長,尤其老人家一陣啊呀聲,卻見小孩子起來,拍拍頭,繼續玩。而他的父親在不遠處,喝著咖啡看著書, 對此反應平靜。
  在適度的保護之外,全然地相信孩子的探索能力,包括他們的犯錯、糾錯過程,這是三川玲夫婦的育兒之道。當孩子提出疑問時,他們通常不急於給出答案, 而是多問一句:你覺得呢?他們覺得知識的記憶,答案的獲得是他們最不看重的,他們希望帶動孩子去享受那個過程。與其讓孩子背會三百首詩歌,不如讓他理解其中的一首為什麼那麼動人。
  在外人看來,有些“麻煩”“冒險”的事,他們都願意去嘗試。有一次下雨,丸子要出去踩水,通常的父母會說,下雨了,還踩什麼水。而丸子的奶奶卻打著傘,然後給丸子穿上雨衣、雨鞋,帶她去找水坑。然後在旁邊看著她把水坑踩得啪啪響。這是她認識大自然的過程,為什麼不呢,父親白戰濤反問到。
  在丸子稍大些的時候,他們帶著她四處旅行。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尚小,去了也白去,而且危險、麻煩。但在他們看來,這是很好的讓孩子面對變化、處理困難的機會。後來,三川玲一篇關於《兒童為什麼去旅行》的文章成為最受歡迎的文章。有100多萬的閱讀量,3萬多轉發,100多個未經授權的盜版版本。
  同時,他們又反對為孩子過度犧牲,認為“一切為了孩子”這樣的口號會抑制大人的合理需求,從而造成不平等的家庭關係。帶丸子一起旅游,她會有自己的小旅行箱,全程自己負責。在選擇去的地方時,他們也會協商折中,父母會尊重丸子的興趣,譬如因為她對盧浮宮無感,他們就陪她在廣場喂鴿子、逗狗玩。而之後,她也需要陪父母去一個他們願意去的地方。他們希望在一個家庭中,每個人都能享受到自己的樂趣,只要這些關係、氛圍理順了,自然不缺方法。  (原標題:和孩子一起去探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bmfi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